电话:0398-2996399 传真:0398-2996211 邮箱:2996373@163.com 网址:http://www.jinqu.net.cn 地址: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西路1号
Copyright © 三门峡金渠集团有限公司 豫ICP备18019778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洛阳 后台管理 金渠集团.网址
JINQU SHOWS YOU THE STYLE
了解更多金渠资讯
新闻动态
News
——
赓续延安精神┃邢怡文:坚定红色信仰 感悟圣地延安
赓续延安精神┃邢怡文:坚定红色信仰 感悟圣地延安
坚定红色信仰 感悟圣地延安
金渠集团机关 邢怡文
枣园文化广场东方红大剧院里,红秀《延安 延安》开演,帷幕上是埃德加·斯诺《红星照耀中国》的一段话,“更重要的是我要到那里去,到红色中国去,到延安去”。正如剧目里演绎的一样,抗日战争时期,无数爱国志士、救亡青年、革命军人奔赴延安。在观看这场演出前,我也随着集团公司组织的红色革命教育活动来到了延安。
夜幕降临,随着熟悉的《东方红》响起,延安宝塔山灯光秀绚丽开场。在灯光的照射下,宝塔山整个山体变幻出不同的色彩,当动态的影像投射在立体幕布上,整座山仿佛活了起来。眼前呈现的是陕北和延安的革命历史画卷,耳边回荡的是一阵阵恢宏的音乐,山脚下是川流不息的车辆,延河对岸是熙熙攘攘观赏的人群。雄伟的宝塔山,屹立在历史的长河,见证着这座红色城市的日新月异、岁月更迭。
作为紧邻陕北的豫西人,我对窑洞并不陌生。我的襁褓时期在邙岭西侧小山村的窑洞里度过。我成长和生活的城市,以地坑式窑洞闻名。延安的窑洞,垒的是黄土高原的土,吹的是西北内陆的风,延续的是独特的陕北文化。延安的窑洞是革命的窑洞、思想的窑洞和精神的窑洞。1935年的延安虽然偏僻贫瘠,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,成为革命者心之所向的圣地。中央红军辗转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此休养生息,抗日的革命火种从四面八方在此汇聚,毛泽东思想在这里照亮了黑夜,延安精神在这里的宝塔山下和延河水边孕育。在杨家岭、枣园等革命旧址,简陋窑洞里的土炕、桌椅等老物件和老照片,生动再现了老一辈革命领导人在窑洞里生活、工作、战斗的十几个春秋。
如果说行走在革命旧址,看到的是延安艰苦的13年,走在延安北京知青纪念馆和梁家河,体会到的就是延安奋斗的光辉岁月。
20世纪六七十年代,28000余名北京知青陆续到延安14个县插队,成为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的又一个来延群体,也是对延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。知青们起初不会农活、无法适应艰苦的环境,但他们不低头、不屈服,克服了跳蚤关、饮食关、劳动关、思想关,真正在这里扎根,在实现融入和提升的同时,又把知识播撒在了农村,带动村民改善生活,支援了农村的建设。“15岁时来到黄土地时,我迷惘、彷徨;22岁时离开黄土地时,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,充满自信”,习近平总书记曾向青年人寄语“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”,他用实践告诉我们,要坚定理想信念,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,久久为功,最终会顺利到达目的地。
我们3天的延安之行转瞬即逝,坐在出城的大巴车上,再看一眼延安,车水马龙、欣欣向荣、安宁祥和,脑海里想起当地人关于延安新区的讲述——为了中疏外扩、上山建城,延安市通过削山、填沟、造地、建城,用10年时间,在老城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了一个新城,延安新区的建设,正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生动诠释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心中的延安,时代在变、精神永存,红色信仰、永远燃烧,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将接过传承延安精神的接力棒,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奔跑。